精彩小说尽在华文秀阁!手机版

华文秀阁 > > 布政使的逆袭之路彭泰隆沈沐阳_《布政使的逆袭之路》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

布政使的逆袭之路彭泰隆沈沐阳_《布政使的逆袭之路》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

孤城墨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金牌作家“孤城墨”的其他小说,《布政使的逆袭之路》作品已完结,主人公:彭泰隆沈沐阳,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:凌晨五点半,彭泰隆的手机闹钟还没响,窗外老城区特有的“吱呀”声就钻进了耳朵——那是巷口废品站的老张推着铁板车,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动静。他翻了个身,指尖摸到枕边那枚磨得发亮的铜制小印章,上面是爷爷留下的“匠心”二字,冰凉的触感让他瞬间清醒。

主角:彭泰隆,沈沐阳   更新:2025-10-08 23:36:51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第二天一早,彭泰隆刚到办公室,就被张姐叫了过去。

“泰隆,今天面试的技术主管,是董事长亲自推荐的人,叫沈沐阳,海归,学的材料工程,据说在国外做过高端金属材料研发。

你面试的时候,多侧重实际操作能力,咱们厂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,不是只会讲理论的‘空降兵’。”

“明白,张姐,”彭泰隆点头,“我会重点考察他对铜器生产流程的熟悉度,还有处理车间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

回到自己的工位,彭泰隆立刻调出技术主管的招聘要求:不仅要懂铜材特性、熟悉锻造工艺,还要能统筹技术团队、优化生产流程,同时还要负责与研发部门对接,推动老工艺改良。

恒顺铜艺的技术部一首缺个领头人,之前由王建国师傅临时兼管,但王师傅擅长实操,管理和研发方面还是力不从心,导致厂里几个新技术项目都卡在了瓶颈。

上午十点,沈沐阳准时出现在人事部。

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,戴着金丝眼镜,看起来文质彬彬,与车间里满身铜屑的工匠们格格不入。

彭泰隆请他坐下,递过一杯水:“沈先生,欢迎来恒顺铜艺面试。

首先,麻烦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,尤其是与铜材相关的部分。”

沈沐阳推了推眼镜,从容地开口:“我在国外读研期间,主攻铜合金材料的性能优化,毕业后在一家高端厨具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,负责铜制厨具的材料配方改良和生产工艺升级。

回国后,我一首在关注国内非遗技艺的传承,对铜器锻造的传统工艺很感兴趣,也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。”

他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夹,里面是他做的研究报告和项目案例:“比如这个,我曾经通过调整铜、锡、锌的配比,在保证铜器韧性的同时,提高了表面光泽度,还降低了氧化速度。

还有这个,针对传统失蜡法铸造中容易出现的气泡问题,我设计了一套新的浇筑流程,合格率提高了近30%。”

彭泰隆翻看着资料,心里暗暗惊讶。

沈沐阳的研究确实很专业,很多问题都是恒顺铜艺目前面临的痛点。

但他还是不动声色地问道:“沈先生,您的理论知识和研发能力很突出,但我们厂的生产车间,更多的是依赖老工匠的经验,很多工艺没有标准化的流程。

如果您入职,如何让老工匠们接受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?”

这个问题显然戳中了关键。

沈沐阳微微思考了一下,回答:“我认为,首先要尊重老工匠的经验。

他们的手艺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,里面藏着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智慧。

我会先花时间跟他们学习,了解每一道工艺的细节和背后的逻辑,然后再结合我的专业知识,提出改进建议。

比如,老工匠们靠‘手感’和‘眼观’判断铜水温度,我可以用专业仪器测量,把他们的经验数据化,这样既保留了他们的智慧,又能让工艺更稳定。”

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其次,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
比如,我提出的改进方法能让他们少加班、降低劳动强度,或者能让产品卖更好的价钱,他们自然会愿意尝试。

我不会强行推广新技术,而是用‘试点’的方式,先找几个愿意尝试的工匠合作,做出成果后再慢慢推广。”

彭泰隆点点头,又问了几个关于团队管理和项目推进的问题,沈沐阳的回答都很务实,没有空泛的口号。

面试结束后,彭泰隆送走沈沐阳,立刻去找张姐汇报。

“张姐,沈沐阳这个人,理论扎实,思路清晰,而且很懂如何跟老工匠打交道,我觉得很合适。

唯一的顾虑是,他没有在传统工厂工作的经验,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。”

“能有这个态度就不错了,”张姐笑着说,“董事长那边也了解过他,说他是个肯踏实做事的人。

你尽快把面试报告整理好,咱们下周就给他发offer,让他尽快入职,技术部那边可等不起了。”

处理完面试的事,彭泰隆刚回到办公室,就接到了车间主任老周的电话:“小彭,你快来车间一趟,原料库那边又出问题了!”

彭泰隆赶到车间时,原料库门口己经围了一群人。

原料库管理员老郑正和采购部的小李吵得面红耳赤。

“我早就跟你说过,这批紫铜坯料杂质太多,不符合王师傅的要求,你非要往库里送!

现在王师傅要做一批高端铜壶,挑不出能用的料,你说怎么办?”

老郑指着地上的一堆铜坯料,气得脸通红。

小李也不甘示弱:“这批料是按照你给的规格采购的,供应商那边说质量没问题!

王师傅要求那么高,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那么纯的紫铜,总不能让厂里停产等着吧?”

彭泰隆挤进去,先安抚两人的情绪:“郑师傅,李哥,别吵了,先解决问题。

王师傅呢?

我去问问他具体的要求。”

找到王建国时,他正拿着一块铜坯料,眉头紧锁。

“小彭,你看这料,里面全是砂眼,敲起来声音都发闷,用这种料做铜壶,烧几次水就漏了,这不是砸咱们厂的招牌吗?”

彭泰隆接过铜坯料,用手指摸了摸表面,又敲了敲,果然像王师傅说的那样,声音不够清脆。

“王师傅,您需要的紫铜纯度大概是多少?

有没有具体的参数?”

“至少99.5%以上,而且不能有砂眼和裂纹,”王建国说,“以前咱们用的料都是从南方那家铜矿进的,质量特别好,可惜后来那家矿停产了,现在找的供应商,料一次比一次差。”

彭泰隆立刻给采购部的小李打电话,让他把这批料的检测报告拿过来。

看着报告上“纯度99.2%,含少量杂质”的字样,彭泰隆心里有了底。

“王师傅,这批料确实达不到您的要求,但现在重新采购肯定来不及,您看能不能先挑一些杂质少的,我让沈沐阳过来看看,能不能用他的方法处理一下,提高纯度?”

王建国犹豫了一下:“那个海归?

他能行吗?”

“昨天面试的时候,他说过可以通过工艺处理提高铜材纯度,咱们让他试试,不行再想别的办法。”

彭泰隆说。

他立刻给沈沐阳打了电话,没想到沈沐阳正好在附近办事,半小时后就赶到了厂里。

沈沐阳拿着铜坯料看了看,又问了王建国具体的使用要求,然后说:“王师傅,这批料的纯度差一点,但可以通过‘火法精炼’的方式处理,去除里面的杂质。

我需要一个熔炉和一些精炼剂,大概需要两个小时,处理后纯度应该能达到99.5%以上,砂眼也能减少很多。”

王建国半信半疑,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只好让学徒们准备熔炉和材料。

沈沐阳脱掉西装外套,挽起衬衫袖子,跟着王建国走进熔炉房。

他一边指挥学徒们添加精炼剂,一边观察铜水的颜色变化,时不时还向王建国请教传统的精炼技巧。

王建国看着他熟练地操作熔炉,又听他说出的术语很专业,心里的疑虑渐渐打消了。

两个小时后,精炼后的铜坯料出炉了。

王建国拿起一块,敲了敲,声音清脆悦耳,他又用錾刀划了一下,表面光滑细腻,没有一丝砂眼。

“真行啊!”

王建国忍不住赞叹,“小伙子,有两把刷子!”

沈沐阳擦了擦额头的汗,笑着说:“还是王师傅您的熔炉烧得好,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,不然我也做不到这么好的效果。”

一旁的老郑和小李也松了口气,老郑不好意思地说:“小李,刚才是我脾气不好,下次采购前,我一定跟你把规格确认清楚。”

小李也连忙说:“是我没提前做好检测,以后我会注意的。”

彭泰隆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里很欣慰。

沈沐阳用实力赢得了老工匠的认可,原料库的矛盾也顺利解决了。

他拍了拍沈沐阳的肩膀:“沈先生,谢谢你帮忙,这下咱们的高端铜壶订单能按时完成了。”

“举手之劳,”沈沐阳说,“其实我也要感谢王师傅,今天学到了很多传统精炼的技巧,比在书本上学到的有用多了。”

晚上下班时,彭泰隆接到了爷爷的电话。

“泰隆啊,明天是你奶奶的生日,你早点回家,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铜锅炖肉。”

“好嘞爷爷,”彭泰隆笑着说,“我明天早点下班,给奶奶带个蛋糕回去。”

挂了电话,彭泰隆的心情格外好。

工作上的难题一个个解决,新的技术主管也很靠谱,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
他走到厂门口,看到王建国和沈沐阳正站在一起聊天,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一个穿着沾满铜屑的工作服,一个穿着整洁的衬衫,看起来反差很大,却又格外和谐。

彭泰隆知道,恒顺铜艺的未来,就藏在这新与老的碰撞与融合里。

而他作为人事助理,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“平衡者”,让老工匠的匠心得以传承,让年轻人的创新得以施展,让这座老铜厂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只是他还不知道,一场更大的“碰撞”,正在不远处等着他,这场碰撞不仅会改变他的人生,还会让他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,重新诠释“匠心”的含义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