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华文秀阁!手机版

华文秀阁 > > 《大宋农家子》刘桂英李明免费完本小说在线阅读_《大宋农家子》刘桂英李明免费小说

《大宋农家子》刘桂英李明免费完本小说在线阅读_《大宋农家子》刘桂英李明免费小说

追风忘月 著

其它小说完结

长篇其他小说《大宋农家子》,男女主角刘桂英李明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,非常值得一读,作者“追风忘月”所著,主要讲述的是:再次睁眼,他从猝死的社畜变成了北宋李家庄的五岁孩童。 迎接他的,不是穿越者的金手指,而是漏风的土坯房、见底的米缸,和一个偏心到令人齿冷的家庭。 为了供小叔读书,祖父母宁愿借印子钱;大伯一家顶着秀才名头坐享其成;而他和老实的父母,只能在夹缝中争夺一口吃食。 五岁的身躯,装着成年人的灵魂。李明知道,哭闹无用,硬碰必死。 他只能收起锋芒,在这贫瘠与不公的泥沼里,悄悄积攒力量,等待一个能让全家活下去的机会。

主角:刘桂英,李明   更新:2025-10-12 15:03:3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,就是李明魂穿过来的第一顿饭。

刘桂英端着碗,小心翼翼地喂他。

碗里几乎全是水,只有寥寥几颗被煮得软烂的玉米粒。

李明知道,这己经是家里能拿出来的最好食物了。

“慢点喝,小心烫。”

刘桂英的声音依旧带着哭腔后的沙哑。

李明乖巧地小口喝着,目光却在屋里扫视。

墙角堆着的稻草不多了,那是他们过冬取暖的唯一依靠。

灶台上的陶罐空荡荡的,除了刚才舀出玉米面后剩下的一点点粉末,再也没有其他粮食。

这就是这个家的真实写照——贫瘠,且毫无保障。

“咳咳……”门口传来一阵咳嗽声,李二郎扛着锄头,低着头走了进来。

他的身上落满了雪花,脸冻得通红,嘴唇干裂,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。

“他爹,你回来了。”

刘桂英连忙放下碗,上前接过丈夫肩上的锄头,“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?

雪下得这么大,也不知道早点回来。”

李二郎瓮声瓮气地“嗯”了一声,没有多说话,只是脱下满是补丁的粗布外套,挂在墙上,然后走到炕边,看了看李明。

“娃怎么样了?”

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。

“烧退了点,但还是没精神。”

刘桂英叹了口气,“今天娘又让大嫂来要走了小半碗玉米面,家里……快没粮了。”

提到粮食,李二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。

他沉默了片刻,才说道:“我知道了。

明天我去山上看看,能不能套只兔子或者挖点野菜。”

“雪这么大,山上哪还有兔子?”

刘桂英担忧地说,“再说,那山多危险啊,你可千万别出事。”

“放心吧,我有数。”

李二郎拍了拍妻子的肩膀,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。

李明躺在炕上,默默地听着父母的对话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他能感受到父母的无奈和艰辛。

父亲是这个家的顶梁柱,却像一头老黄牛,只会埋头苦干,从不懂得为自己争取。

就在这时,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,伴随着张老太的声音:“二郎,二郎在家吗?”

李二郎和刘桂英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。

刘桂英连忙起身去开门。

张老太走了进来,身上穿着一件相对厚实的棉袄,手里拿着一个空的陶碗。

她的身后,并没有跟着其他人。

“娘,您怎么来了?”

李二郎连忙起身问道。

张老太没有看李二郎,而是径首走到灶台边,看了看锅里,又看了看墙角的陶罐,眉头立刻皱了起来:“怎么就这点粮食了?

我让你大嫂来拿点玉米面,你媳妇怎么就哭天抢地的?”

刘桂英刚想说话,李二郎却拉了拉她的胳膊,示意她不要作声。

“娘,是我们不好,家里确实没多少粮了。”

李二郎低声说道。

“没粮了不会想办法?”

张老太叹了口气,语气中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意味,“我养你这么大,就是让你这么窝囊的?

三郎明天要去私塾,先生说要交束脩了,一两银子,你赶紧给我凑出来。”

“一两银子?”

李二郎和刘桂英都惊呆了。

一两银子,对于他们这样的农家来说,无疑是一笔巨款。

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,一年也攒不下半两银子。

“娘,我们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啊。”

刘桂英忍不住说道,“您也知道家里的情况,明娃子刚病好,家里的粮食都快断了……粮食粮食!

就知道粮食!”

张老太打断她,但语气己经缓和了一些,“三郎读书是大事!

将来他出息了,还能少了你们的好处?

这点钱都不肯拿,你们是不是想让三郎一辈子都当泥腿子?”

“不是我们不肯拿,是我们真的没有啊。”

李二郎急得满脸通红,“要不,您再宽限几天,我去跟邻居们借借看?”

“借?

你能借到吗?”

张老太叹了口气,“上次为了给三郎交学费,你借的印子钱还没还上呢!

现在谁还敢借给你?

我不管,明天之内,你必须把一两银子给我凑齐!

不然,我这张老脸也没地方搁了。”

说完,张老太把手里的空碗往灶台上一放,转身就走。

刘桂英看着张老太的背影,眼泪又忍不住涌了上来。

她看着李二郎,无助地说:“他爹,这可怎么办啊?

一两银子,我们去哪凑啊?”

李二郎蹲在地上,双手抱着头,一言不发。

屋子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。

李明躺在炕上,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。

他终于明白,这个家的矛盾,不仅仅是资源分配不公那么简单。

祖父母为了小叔,己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,甚至不惜牺牲二房的生存。

一两银子,无疑是压在这个贫困家庭身上的又一根稻草。
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了敲门声,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:“二叔,二婶,在家吗?”

刘桂英擦干眼泪,起身去开门。

门外站着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姑娘,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青布衣裙,梳着双丫髻,是李明的大堂姐,李秀才的女儿,李娟。

“娟儿,你怎么来了?”

刘桂英问道。

李娟走进屋里,看了看屋里的气氛,又看了看躺在炕上的李明,小声说道:“二婶,我娘让我来问问,你们家还有没有玉米面了?

我小弟说饿了。”

刘桂英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。

她没想到,王翠花刚拿走玉米面,现在又让女儿来要。

“娟儿,我们家真的没有玉米面了。”

刘桂英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,“你也看到了,锅里就这么点稀粥,明娃子还病着……可是我娘说,你们肯定藏起来了。”

李娟低下头,小声说道,“她说,如果你们不给,就……就让我告诉祖母。”

刘桂英气得浑身发抖,刚想发作,李二郎却拉住了她。

“娟儿,你先回去吧。”

李二郎低声说道,“我们真的没有了,等明天我去山上找点吃的,再给你们送过去。”

李娟犹豫了一下,才点了点头,转身走了。

刘桂英再也忍不住,趴在李二郎的肩膀上失声痛哭起来:“他爹,我们这日子没法过了!

他们这是要把我们逼死啊!”

李二郎紧紧地抱着妻子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只有肩膀在微微颤抖。

李明躺在炕上,看着父母绝望的样子,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。

他知道,不能再这样下去了。

他必须做点什么。

但他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,没有力气,没有权力,甚至连说话的分量都没有。

他闭上眼睛,开始快速地思考。

现代的知识,在这个时候似乎都派不上用场。

他不能凭空变出银子,也不能立刻改变张老太的偏心。

突然,他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。

记忆中,这个家的西十多亩田,大部分都在祖父名下,但其中有三亩地,是当年曾祖父留下的,按照规矩,应该由三个儿子平分。

但张老太却以“三郎还小,需要照顾”为由,把那三亩地也占了,交给了小叔打理。

那三亩地虽然不算肥沃,但如果能要回来,至少能多种点粮食,缓解一下家里的困境。

可是,怎么要回来呢?

张老太那么偏心,肯定不会轻易同意。

大伯一家也肯定会站在小叔那边。

李明睁开眼睛,眼中闪过一丝光芒。

他知道,这很难,但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。

他需要等待一个机会,一个能让他把这件事说出来,并且让祖父不得不重视的机会。

窗外的雪还在下,寒风依旧呼啸,但李明的心中,却己经有了一个模糊的计划。

他知道,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,但他必须走下去。

为了自己,为了父母,为了妹妹,他必须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,找到一条生存之路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